空間設計,就是把自己的「認知與體驗」呈現出來, 這一年來,同學最常的問題有二 在英國 建築系只有念三年, 大三結束後就具備足夠的空間、實務專業能力, 即將邁入大三 一、案例研讀
1 找兩個經典的案子(住宅、公共性質),收集平立面圖面、照片。
2 放大成1:50, 1:30 ,用手繪製一遍, 把空間名稱、尺寸標註、圖學畫好。
這個動作 你可以學到基本圖學、空間大小的概念、以及建築師如何安排各種空間序列、中界空間、正空間、 負空間..............................
程度不好的同學,藉此臨摹可以進步很快 此動作將可學習到平面與量體、造型、開窗等3D 空間關係與材質的運用 二、讀書
1. 《建築模式語彙》 2.《住宅巡禮》 當然 還有很多的好書可以閱讀
三、同儕作品的瞭解 四、好好的去玩
擬定一個暑假期間要完成的計畫或是一個很特殊的事情,例如環島、爬高山、收集一百個陌生人的吻、當義工……………..不要宅在家裡吹冷氣。
期待暑假過後你們的分享!
Good bye and Good Luck
每次期末評圖結束,Coordinator要老師們發表意見,看到大家疲憊的倦容,都想叫你們回去睡覺算了!
今年很特別,上下學期四個設計案,有三個都是住宅。全班共七組,每個老師都輪著帶了四組。
如何增加自己「認知與體驗」的深度?
不外乎透過 實地案例參觀、作品集上的案例解讀、文章的閱讀、生活經驗的思考………………………………。
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是要花苦工的!
1. 把自己的認知體驗完整呈現,但是那種體驗在老師們看起來是不成熟的空間。
2. 找了大師的案例參考,只學到造型外觀,而忽略的空間的本質。
3. 上述兩個問題引發的問題是,課堂上同學自我感覺良好,聽不進去老師們的建議,也不願意去思考「為何老師提出這樣的意見。」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大二唸完應該懂很多 才是.................
漫長的暑假,對於所有的同學、不管你的學期成績是幾分,我都提出下列的暑假自修 建議
班上所謂程度好的同學, 大多是造型處理的好,透過此臨摹動作 可以學習到空間的意境與內涵
3 製作該案模型
這也是絕大部分同學所欠缺的能力。
這是一個很愉快、輕鬆的事情,就像是在組裝汽車、機器人模型..............
在我家裡還保留了一個大學時期自己用飛機木組裝的 Villa Savoye, Le Corbusier,受益良多。
這是一本不談造型風格的書,講的是空間如何使用,一個場所該有的空間品質。
這本書,是透過一位建築師的實地參觀描述,來解讀幾個住宅作品。藉此,你們可以了解如何解讀一個作品。
並不是要你只瞭解班上同學的水準,而是希望你們藉由參觀、網站,瞭解全台灣、中國、歐美建築名校學生的作品。因為,你們未來的競爭同儕對象,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