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投緣」的業主,且瞭解設計師工作不是單純的「畫圖」與做「工程」,而是提供「設計」與「生活」的整合。這應該是會讓設計師「就感心」
 
很幸運的, 
我們遇到一對業主夫妻,便是如此, 
還用心的紀錄下整個設計施工過程,令人感動。 http://picasaweb.google.com/dionysuss.Chang/House?authkey=Gv1sRgCPP4ptXp1e2aOw#




以下節錄一段與業主的對話

 

Dear Sam、Ally: 

星期天的午後,埋首於論文的撰寫,對假日來說實在不是一件稱得上好事的事件 

奈何這還是一個必然要面對的事件,無法就這樣抽離  

總之這樣的情緒就逐漸累積 
直到剛剛必得去上洗手間 

於是我從書架上抽出了一本短薄的書帶進去

「導演功課」  David Mamet著,曾偉禎編譯,民82出版 
這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大學時代就買了來讀 
但今天才翻開閱讀了幾頁,就立馬讓我想起你們的工作內容 
這實在是一個新奇的體驗與連結 
讓我急忙想要將這本書推介給你們 

如果們恰好已經擁有(或閱讀過)這本書,那就太好不過 
當然我也非常樂意與你們分享這本書 
作者開頭便講到  

************** 
每個導演一定得回答下列幾個重要問題: 
「攝影機應該擺在哪裡?」 
「該跟演員說什麼?」以及一個連帶問題:「到底這場戲的概念是什麼?」 
大部分的美國導演會循著「跟著角色走」這個方式,彷彿電影是主角言行的紀錄。  

只是如果電影真的只是記錄主角的行為,這部電影一定得很有意思才行。

.....

..... 
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方式,與「跟著角色走」的方式完全不同, 
它是透過一連串影像的並置,藉著鏡頭之間的對立在觀眾心底所引起的反應,來將故事往前推衍。 
這是艾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的簡明解釋,.....,事實上也是我目前對「說故事」技巧的唯一認知。 
 

*************  

大概節錄至此

我閱讀時突然想到了你們的工作內容與此處說故事的連結,

又想到了你們早先那一篇關於室內設計如同訂製一件內衣的文章,

但暫時還沒有想得很透徹  

總覺得,David Mamet的話混合了體會你們工作的內容後, 
在我心底起了另外一種反應 
或許可以先以下面的方式呈現出來: 「如果建築真的只是依循主人的行為所成,那麼這個建築一定得很有意思才行」 
另外一種方式或許要透過「一連串影像的並置,藉著空間之間的對立在人們心底所引起的反應,來將建築往前推衍」  

…………………… 
…………………………… 
…………………………  

……………………………

………………………… 
Dionysus

 

 

 Dear Dionysus:

Sam看了你的午後隨想, 
覺得你的觀察力真的很好,
這也證明了很多領域其實有他相通的哲理
就如一個現代主義,可以應用在建築,藝術及生活層面 . 
從設計你們的家開始, 就業主而言,你是很特別的 
從整個過程中,對我而言,你既是業主,但是其實你更像一個紀錄與觀察者 
因為你會同時站在雙方的角度想事情
所以你能體會一我們早先寫的那一篇關於室內設計如同訂製一件內衣的文章 
你談到關於電影「跟著角色走」VS「蒙太奇理論」與建築設計類比 
我覺得很有意思 
其實某種程度反應建築設計師的設計態度與哲學 
房子是給業主住的,一搬來說應該跟著業主的特性需求走 
但是設計師如果有太強的風格,有時反而不太有業主自己生活的特色 
這就是要不要讓建築空間說話,讓作者消失的文本理論 
這永遠都在對話與溝通中 
但是我認為或我欣賞的建築師
無論努力的使作者消失,我相信有設計絕對是有意識有主觀的取捨 
我相信一個所謂好的設計師,他既能滿足業主的需求,卻也能展現設計作品獨有的語言與特性 
讓人一進入,就能覺得這設計就是這樣自然的長出來, 
建築師就只是選對合宜的物件或空間放置在適宜的地方 
電影的手法我不了解,但是就看電影的角度 
我可以理解好的電影或觸動我的電影 
就如同好的建築一樣 
是有時代,哲學與故事的 
也許哪天有機會跟你分享讓我們感動建築 
你就更能深刻體會我說的 
希望你的論文進行順利 
也希望你們全家能自在的發展家的空間故事 
祝 安和豐富

All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yond 的頭像
    Beyond

    Beyond

    Beyo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